首页> 学生管理 > 国学教育

学生管理

何为“国学”

2022-06-1355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亦称“国学"。“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一般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学国学,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学国学经典。比如,《弟子规》、《三字经》、《四书五经》、中国古典诗词等。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经典已经深植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里,流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学习国学经典,实质上就是走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感受这个家园的温馨,参加这个家园的建设,形成对她的精神皈依。中国政法大学郭继承教授认为:中国为什么重视传统文化?第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因为(如果中国文化)被肢解和摧毁掉了,“中华民族”这四个字就会从地球上抹去,“亡国灭种”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推广中国文化,建构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在精神魂魄上立我们中华民族之基。第二,我们这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共同奋斗,中华文化是凝聚我们56个民族14亿人的精神支柱。第三,中华文化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对我们的问题、安身立命,提供了精神和价值的支撑点。有了这个,面对世界的一切东西,才有了学习融汇的能力,否则的话,没有了自己的根脉、进退失据、身心疲惫,所以要懂得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因此,接受经典教育的过程,也就是把自己生命的根须,扎根于丰厚的传统文化的过程。我们倡导国学经典教育,是基于传统经典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真切体认,是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尊重和发扬,是我们承认自己成为中华民族子孙并且现在也不想割断这种亲缘关系的深情回顾。所以,只有学习国学经典,才能砥砺我们的品行,健全我们的人格,使我们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