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都坚信,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中国人是最聪明的,没有之一,哪怕其他国家、民族强盛一时,但最后还是承受不了时空的穿越,最终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只有中国,最后走向胜利。为什么?就凭中国五千年历史没有中断,五千年文明没有被阉割,就凭中国强大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它有力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在中国浩瀚的传统文化中,清朝刘毓秀编写的《弟子规》就是其中的一个瑰宝,她在孩子行为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跟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多年,学生进步很大,自己也受益颇深。但在学习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内容不切实际,离现代生活甚远,比如“冬则温 夏则凊”、“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有些归类不准确,比如在“出则悌”中的“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应该归类到“入则孝”中比较恰当,等等。所以,在我心中,就萌发了根据现代生活和行为规范编写一本新的《弟子规》的想法。
《现代新编<弟子规>》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新形势下的创新,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我觉得《现代新编<弟子规>》有下面几个特点:第一,现代性。除传统《弟子规》规范要求之外,增加很多新的内容,更能贴近现代行为规范,也更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日常礼仪”的十个内容、“上课礼仪”、“讲究卫生”、“爱国至上”、“爱岗敬业”、“安全教育”等等就是。再具体点,比如路上相见,过去要求“鞠躬”、“作揖”,我统一要求这样做“点头微笑说‘您好’”,简单明了,有礼貌,而“鞠躬”只强调在重大场合,比如上台讲话时、领奖感谢时才使用。第二,规范性。我学习刘毓秀的《弟子规》多年,进行过深刻的思考,为了避免归类的不准确,我做了重新安排。比如关于“礼仪”,我分为两种:“日常礼仪”(含商务礼仪)和“上课礼仪”,在“日常礼仪”中,我又分为九种,对每一种礼仪都有具体要求,明确规定,在不同的场景中,要用不同的礼仪来处理。这样安排就更加规范、合理、准确。第三,创新性。把“放飞梦想”当做总纲,是一种创新。因为先有梦想再有后面的行为,梦想是一切行为的源头。在内容上,增加了“喜结善缘”、“爱国至上”、“爱岗敬业”、“关注健康”、“独立而行”、“创新动力”、“务实发展”、“勇敢求胜”等内容,它们不仅仅是行为要求,更是行为的动力源泉,是行为的硬件标配。比如“喜结善缘”,它讲的是为人处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关大师戴尔·卡内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85%取决于人际关系。所以在《弟子规》中就增加了这一条。另外,传统的《弟子规》是三字一句,新编《弟子规》是四字一句,之所以这样处理,一是现代生活内容丰富,有时用三个字不能完全表达它的意思,二是四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有节奏感。这也算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吧。第四,适用性。传统的《弟子规》是蒙童行为规范读物,适合小朋友阅读和实施,而我们面对的是刚进职业学校的十五六岁的、两三年后进入社会的职业人。显然,传统《弟子规》的内容很多已经不再适合他们。如果再用以前的内容教育他们,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是抵触,这样就达不到我们的教育目的。所以,要引起他们的兴趣并愿意配合行动,最起码要满足三个条件:年龄特点、职业性、社会性。根据这个要求,我就编写了这本《弟子规》。
如何使用这本书,我想给大家提点建议。
第一、学习形式。从学校角度来说,可以采用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集中学习,是以年级为单位集中在操场一起学习,由一个领导或老师主讲。另一种集中学习,是利用学校网络直播形式学习。分散学习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学习。集中学习效果会更好。
从学生角度来说,以“我听、我颂、我讲、我议、我写、我行”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听:以听报告、讲座的形式,听名家讲座,听凡人故事,吸取正能量。我颂:以经典朗诵的形式,组织学生朗诵中华传统经典和道德格言,陶冶个人情操。我讲:以自我推荐、自我宣讲等形式,讲学生自己和身边的故事,点燃正能量,传播道德智慧。我议:以辩论讨论、总结点评等形式,评议身边好人故事,挖掘精神实质,不断升华自身修为。我写:以写心得、谈感想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能量”的价值和作用。我行:以实践转化、提升素质为目标,引导学生在认知、接受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后,群起效仿,转化行为。
第二、学习时间和内容安排。早上安排30--40分钟学习《现代新编<弟子规>》。周一早上一般是升国旗,做国旗下演讲。其他四天可以这样安排:周二、四一年级,周三、五二年级,不学习的年级安排跑操或者其他运动。晚上自习,安排第一节课学习本书中的其他内容。
第三、举办知识竞赛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学习知识竞赛活动,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强化学习的力度,提升运用知识的高度。
第四,安排学生参加具体的活动。比如安排学生周末回家要帮爸妈做家务,安排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服务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体会到帮助别人得到赞扬而感到心情的愉悦。